导读
对于培训经理和企业内部选择内部培训师来说,其实都是一件非常头痛的事情,选择得好,皆大欢喜,选择不好,两败俱伤。为此管理者们需要借鉴参考模型来辅助自己判断,对内对外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充满激情
一个讲师如果不对他所讲授的内容充满激情,很难想象他能把课程演绎得很好。对于选择外部讲师,如果没有去听过,我现在基本是不敢选择的,即便是同行推荐的,因为企业的风格我自己最清楚。这种激情很多时候是自内而外的一种自信,对自己讲授内容笃定的一种外化表现。
对于内部讲师,很多时候看他是否对内容深入细致的准备就能略知一二。充满激情有个简单的判断标准就是和讲师沟通的时候,他们是否对自己讲授的内容能富有感染力的表达出来,让人感觉他对这个主题的热爱。
富于实践
兴趣,更细节的是能从他的表达中感受到他甚至把讲授的内容都融入了生活的细节中去。
虽然说讲课是一门技术活,但没有实践的技术总给人空中楼阁的感觉,一些包装很好的讲师其实完全靠后天的学习而来,对于某些主题可以,但对于类似管理,TTT等主题没有丰富的实践根本无法胜任的。
这就需要对讲师的履历进行深入的调研和了解,原来在咨询公司到中国移动竞标的时候一定要附上老师工作履历是有一定科学根据的。师出名门,知名企业,知名学府虽然不一定都是好老师,但这样的背景无疑是可以为他的课程讲授背书的。
企业内部选择讲师实践同样很重要。在选择内部讲师的时候,类似跨部门沟通,有效沟通这样的主题没有7、8年经验是比较难以胜任的,而对于一些Excel、PPT等工具性的课程则要求老师在工作场景中有较多应用的,不然,难保对所讲授的内容因过于生疏或深入度不够给学员的价值大大降低。
专业扎实
对于企业内训讲师这点的判断相对容易,可以从他的职级,工作内容判断他在讲授的专业领域的积累情况。对于外部的讲师来说,这种甄别的难度将会大大增加,因为他可能通过充分的准备会掩盖他专业上的不足,加上选择的培训经理可能在这个领域的理解也不深就可能会被他所蒙骗。那么怎么办呢?这里有个几个简单易行的方法:
方法一:请专业人士协助判断
通过专业人士的沟通了解老师的专业水准,这既可以是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是电话沟通。
方法二:咨询采购过的类似公司
也可以通过侧面了解,如果在类似的公司多次采购过的课程,一般是非常靠谱的,(在我看来,单次采购的依然要慎重去求证)。类似公司是指企业类型相类似的,比如互联网公司,制造业公司,风格相差太大的公司往往会增加判断失误的可能性。
方法三:现场去感受讲师讲课
这虽然很费时间,但不论从专业度还是老师的讲授风格上你都可以近距离的观察。在我过去的经验中,如果是这种方式选择的老师失误为零,当然,这也对你本人的判断能力提出了挑战,你需要清楚的知道你们的需求是什么,老师的内容与你们需求的匹配程度如何。
方法四:履历扫描审视
过于夸大宣传的老师要慎重,什么第一人,唯一,等字眼的讲师我是吃过亏的,要特别小心。还有,当我看到一个老师能讲授3门以上完全不同类型的课程我也会特别谨慎,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对那种只讲授某类主题的老师我会有所偏爱。记得有个老师讲授五种类型的课程,谈判技巧的,管理技巧的,TTT的,情绪管理的,职业化的,后来请来了讲授其中一类明显不是他擅长的。
呈现生动
呈现的生动性对于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是非常有帮助的,作为培训管理者最后的反馈也会让你舒服一些,但如果因此把这个当做重要指标未免有点舍本逐末了(当然,如果是对渲染要求较高的体验式培训这点可能也是致命的)。这是锦上添花的项,而不是雪中送炭的项。内外讲师我觉得均是如此,在选择企业内训讲师的时候,这点不足,我很乐意去帮助他成长,因为学会生动的授课只要用心是可以学会的,而如果内容没有营养,不能给学员启发,这些又有什么价值呢?
判断这点除了听他讲授,或者试讲外,就是和判断专业一样咨询同行的反馈了。通过电话沟通我认为这项是发现不了的,因为沟通的场景和讲授的场景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内外讲师的选择如果坚守原则,并能在实践中灵活的通过不同的方法去验证,相信一定能选出好的讲师,而这是培训成功重要的一步,那么当然值得花些心思去做好了。(本文于2016年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