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企业培训管理的影响
2018-12-04
来源:《企业改革与管理》作者: 大连东软信息学 王 卉
摘 要:随着“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作为企业战略伙伴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遇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基于“互联网+”的特点,分析了“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的几个主要变化,并进一步具体提出了“互联网+培训管理”的培训管理思路及变化。
关键词:“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管理
2012年11月,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强力推动新一轮的“全民创业”与“万众创新”。从马云与王健林的“1亿赌局”,到雷军与董明珠的“10亿赌局”,“互联网”不再是某一个行业的代名词,各类传统行业也在“互联网+”的趋势下,纷纷寻求变革。
一、“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1.去中心化
在互联网的世界中,每个人都可以阅读、分享、交流各类云平台上的信息,这种资讯透明化、交流多向化,使得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话语权,也使得更多的人可以根据自己吸收到的信息进行决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去中心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组织架构中的层级简化了,扁平化的组织架构打破了原来由企业层级带来的沟通壁垒,员工的工作方式不再是单纯的听从上级的指挥,而是给员工参与管理带来了契机。员工可以通过公司内部平台、QQ群或微信群与从前“遥不可及”的上司甚至老板献计献策乃至分享生活、谈论人生。而上级也可以将命令下达的方式从红头文件改为一条温馨的消息提示。更为难得的是,这种层级的消失,无形中激发了基层员工的积极性与创新力。海尔小微的建立使得海尔只有三种人:平台主、小微主和创客。小米的组织架构基本上是三级:七个核心创始人-部门leader-员工。这些企业去中心化的实践也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2.员工自主管理
在企业去中心化的影响之下,员工自主管理的趋势也逐渐被很多企业所接受。谷歌、小米等公司舍弃了原有的KPI式绩效管理方法,一段时间内成为各大公司讨论的热点。舍弃原有的由上到下命令链,由下至上的工作汇报,转而以客户为中心,强调员工的责任感。在互联网时代所建立的网状结构中,员工高度自治,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发言权,使得员工更接近客户需求,相较KPI考核结果,自主管理更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3.大数据驱动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对于数据信息的掌握程度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得以有效实施。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多被事务性工作所牵制,大数据技术将真正有效的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站在企业战略的高度成为企业的战略伙伴。人力资源管理者看到的不再是单纯的独立的信息,而是有需求、有情感、可以创造价值的人力资源。在大数据驱动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再是独立的,而是基于数据的贴近员工需求、部门需求、企业需求的系统。
二、“互联网+”培训管理
随着“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度融合,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意识越发强烈,员工对培训的需求更为强烈,而且需要的培训内容往往超出岗位职责甚至业务范围。培训部门面临着来自于企业外部及内部的双重压力,呈现出一些不容忽视的新变化。
1.培训内容的革新
互联网带来了信息的透明化,员工可以通过互联网探索很多学习资源,此时企业的培训内容若与网络资源同质化,甚至内容滞后,培训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传统的培训体系需要不断的对培训内容进行革新。与此同时,企业应考虑充分利用公开的免费资源的同时,打造企业培训的亮点。例如,从内容上,企业可以通过员工分享、团队学习等形式鼓励员工通过自主学习成为培训讲师,分享工作中的实际经验。从形式上,可以通过丰富的体验式培训形式,将随处可见的知识转变成知识的实用方法培训。
2.自主学习模式的建立
互联网时代给培训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多的是机会。企业可以将原有的在职培训、脱产培训,转化为员工自主学习,指导员工完成自主学习。这种自主学习模式可以允许员工随时、随地的根据各自的知识、能力及兴趣爱好,选择优质资源进行学习。与此同时,在公司中,也可以通过建立学习社群的形式,鼓励员工在社群中共同成长。
3.培训管理信息化
随着学员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活动越来越多,学员的学习行为碎片化,个性化,作为企业培训管理部门,如何对培训的过程及结果进行监控,如何根据学员的“课堂反应”来调整培训课程等问题也凸显出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很多企业开始利用更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对培训进行管理。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ManagementSystem(LMS)是e-learning体系中的管理平台,主要功能包括学员的管理、课程的管理、学习记录的追踪与汇总等。ExperienceAPI是一项新的技术标准,它提供了简单的技术格式,能够追踪传统学习管理系统(LMS)以外的学习活动,诸如知识库、SharePoint、社交网站等。
4.互融与共享
互联网的出现,将公司与公司之间、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壁垒打破。培训的组织不再局限于一个部门、一个公司内部,而是通过互联网将培训内容与企业分享,与客户分享。很多第三方培训机构也构建了互融与共享的平台,比如CSTD中国人才发展社群、培训杂志、中国培训等甲乙方互赢平台等。同时,很多企业也借助于开放的学习平台,打造培训课程,将客户纳入到培训项目中来。例如,美国银行(BOA)选择和可汗学院(KhanAcademy)合作,共同推出了BetterMoneyHabits.com网站,为顾客提供个人理财相关线上课程。完全实现了他们想要透过MOOC来积极推广理财知识给消费者的理念。鲜花零售商1-800-Flowers在Udemy平台上建立了自己的学习平台,除了服务旗下的实体花店之外,也提供一般性的企管课程及自行制作的花卉产业相关专业课程给相关的合作伙伴进行学习之用,不仅有效掌握了降低了以往投入在培训渠道商和合作伙伴的费用,也更增加了合作伙伴的向心力。
参考文献
[1] 聂玺.培训管理“互联网+”培训转型策略探究[J].华人时刊旬刊,2016,(1):117.
[2] 越国杰,丁俊丽,杨克磊.西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互联网培训模式[J].化工管理,1999,(10):36.(本文于2017年发表于《企业改革与管理》)
免责声明:
1、培训管理者发布的所有资讯与文章是出于为业界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浏览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其他网站和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媒体所有。如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我们将在两个工作日内进行删除或修改处理。敬请谅解!
-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