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复杂的系统,机务维修要保证飞机在二十多年运行中保持持续适航状态是非常复杂的工程,对机务人员各方面素质要求很高,但多年以来,机务人员培养一直是个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量化和标准化的培训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估方法,不适应目前快速发展情况下的大规模培训量。新员工理论培训完成后,以传统师徒带教的形式进行。各位师傅水平不一,要求不同,教的同一个项目操作方式也各不相同;
2.缺乏持续培养。《培训大纲》只规定 了最基本的课程,完成 大纲课程并不代表维修人员具有成熟的技能,师徒带教结束后,维修人员很大程度依靠自觉性来提高,少数人成熟很快,大部分维修人员成熟很慢;正态分布曲线扁平;
3. 缺乏对成熟维修人员、放行人员和工程师的培养,影响公司整体维修水平的提高;
4. 培训方式单一。传统的培训方式以课堂培训为主,以理论和书本知识学习为主,动手 的培训(OJT)机会较少。 OJT 培训对人员 OJT 的掌握情况的评估和考核缺乏量化的标准。造成维修人员边干边学,以实际维修工作代替实做培训的情况;
5. 重技术,轻管理。基层管理水平亟需提高。
针对以上情况,ZJ维修部进行了多年的探索,总结出一套可行的培训管理方法。
一、建设 NCL 培训管理体系
ZJ维修部建立了一套 NCL(New employee、Capability、 Level)培训管理体系,包括:新员工培训体系、基于能力的培训体系和基于职级的培训体系。三个体系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培训体系。
(一)新员工培训体系
1.培训目标
新员工半年期满工作能力满足飞机维修勤务工作要求,能独立进行飞机勤务工作;一年期满具备基本维修技能,工作能力满足 M1 类维修人员素质要求,即熟悉航线维修工作,能独立进行航线维修检查、工卡签署工作。
2.培训方式
新员工培训方式以集中讲解、分散带教为主要方式。首先维修部针对带教内容组织教员统一编写了带教课件,然后根据《新员工培训提纲》安排集中理论授课和实做,集中培训 后新员工分配至车间, 由车间指定师傅在规定期限内进行 OJT 带教;期限结束后,进行实做考核,通过者该带教项目关闭,否则继续带教直到考核合格为止。
3. 培训计划
(1)新员工理论培训
①.培训内容:编制了《新进人员岗前理论培训课程表》(略);
②.培训时间:新员工报到之日起第一个月;
③.考核方式:闭卷考试,70 分合格。
(2)第一阶段至第四阶段带教培训
①.培训内容:编制了《第*阶段新员工培训课程表》(略)。
②.培训时间: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持续 2-3 个月时间,每个阶段按照课程表进行带教培训。
③.培训方式:每个阶段将新员工独立出来进行一至两周的集中带教,由教员统一授课和 OJT 带教,保证带教标准的统一。带教合格后再回到班组由师傅加强带教。
④.考核方式:车间在每个带教项目带教结束后进行实做考核,所有考官签属意见并签名,不合格则延长该项目带教时间。
全部项目带教结束后,维修部对新员工进行 OJT 带教项目结业考试, 考试由实做、理论考试和口试组成,考核合格的新员工,可申请 M1 维修人员工作(航线例行)授权。考试未合格者,不得申请。
4. 新员工带教规定
维修部编写《新员工培训管理制度 》,明确了维修部、车间、师傅、徒弟责任,对新员工带教做了详细规定,限于篇幅不累述。
(二) 基于能力的培训体系
能力管理是一种以能力为基础的管理模式,主要目的在于找出并确认哪些是促使绩效卓越的能力及行为表现,以协助组织或个人了解如何提升其工作业绩。
维修部部门包括航线车间、定检车间、生产技术部、质量管理部、生产支援部、综合修理车间和综合事务部,每个部门都具有各自的对员工的能力需求,针对不同的职能部门制定不同的培训策略和培训重点。
例如:对于维修人员着重于:遵守法规规章制度、航线排故、实际操作、手册使用、英文阅读、完成专项工作等能力的培训。
根据以上能力要求制定培训课程,包括:新员工理论课程、飞机勤务 12 项 OJT 课程、维修规范 OJT 带教、部件检查拆装 31 项、维修手册使用、航线常见工作、机身发动机紧固件丢失检查、液体渗漏、外来物检查、非例行检查、机身发动机标准操作、线路标准施工、SRM结构修理、TFU、CML、SM、CMM、TEM 等手册使用、维修经验交流、技术分析文章等课程。
(三) 基于职级的培训体系
职级是一定职务层次所对应的级别。职级是体现职务、能力、业绩、资历的综合标识。
按照维修部实际情况,维修人员职级从低到高排列为:
新员工→航线例行人员→ 一般维修人员→资深维修人员→ 一 般放行人员 →资深放行人员、技术工程师、结构工程师、质量监察、质量审核、教员。
针对不同人员,维修部制定了不同的培训目标,根据培训目标制定培训课程。
二、二级培训管理体系
为落实 NCL 培训管理体系,制定了若干二级培训管理体系。
各个制度都规定了相应的培训目的、方式 、内容、管理规定、考核方式等,限于篇幅,下面只对几项作简略介绍。
(一)维修经历管理制度
飞机维修人员维修经历是相关民航法规认定人员资格的重要依据,同时维修经历也是飞机维修工作安全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为了保证维修部员工维修经历真实及时的记录,结合每日维修工作,进行现场 OJT 培训,推行维修人员维修经历管理制度。
主做人员对辅助和学习人员进行 OJT 指导,填写评语 ,内容明确,说明学员实习掌握的具体内容和程度员工应根据评语内容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指导人在评语中明确指出的问题,下次带教时指导人应重点带教该类问题,并记录改正情况。
(二)新员工导师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新员工培训管理,同时增强新员工对维修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及时解决新员工工作、生活、思想上出现的问题,为ZJ维修部培养合格人才,维修部推行新员工导师制度,由维修部主要领导亲自担任导师,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培养,从实际效果上看反映较好,能及时解决新员工存在的思想、工作、生活上的实际问题,也吸引了外单位来学习取经。
(三)基层培训团队制度
维修部在车间成立二十个学习团队,一位放行人员负责一个团队,成员包括 1 至 2 位资 深维修人员,1 至 2 位一般维修人员 ,1 至 2 位航线 例行人员,1 至 3 位新员工。高级人员尽力帮助低级人员成长,低级人员大胆向高级人员求教。
放行人员负责团队成员培训工作事宜,车间对每个团队的培训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维修部对各个车间的团队进行考核、评比,对按时完成培训任务、培养出合格的放行人员、资深维修人员、一般维修人员的团队和所在车间进行通报表彰,并在每个团队成员的绩效评比上加分,反之则减分。
(四)专项工作培训制度
为更好推进航线常见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配合质量部门开展航线常见维修任务专项授权工作,在 M1 航线例行维修人员中开展航线常见工作专项培训,并作为航线例行人员培训课程。
培训方式以集中理论讲解 、自学和 OJT 带教为主要 方式。首先,由综合事务部根据专项工作的难易程度安排集中理论授课或布置自学任务,理论培训后由车间指定教员在规定期 限内进行 OJT 带教,期限结束后进 行实做考核,考核合格者可以申请专项工作授 权,否则继续带教直到考核合格为止。
对于自学的科目,学员自学完成后根据课程要求填写《员工培训报告书》报告学习情况,维修部和车间进行抽查考试。
(五)基层管理培训制度
所有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每月按时在e学网上完成两门指定课程的学习,完成情况计入绩效考核,定期举办机务管理讲坛,由主要领导亲自培训,深化了管理知识,提高了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