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杂陈的培训管理者
2019-02-19
来源:合和云
五味者:酸甜苦咸鲜。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无论哪一行,要做精,都不易;要做好,都需要品尝个中独特的滋味。以下文字作为对烟草培训管理工作个中“五味”的记录,与同行者共勉。
酸:心酸
培训人感到心酸,往往是由于不被理解造成的。培训课程不被学员理解,课程开发和课程试讲不被讲师理解,培训价值不被上级和业务部门理解。做得很多,但似乎总是无人喝彩。一些人甚至还会说些风凉话,说做培训的最清闲,一年课程加起来也不过几十天,却视而不见这几十天背后做出的大量付出的和努力。
纸驴看来,做培训的人不要动不动就把自己放在“苦情”、“悲情”一类的角色里,要勇敢的Just do it。首先要管理预期,让培训的各参与方明白培训的可为与不可为的边界。其次是组成工作小组,让业务部门的人参与到培训设计组织的全过程,让他们也实际体会下培训工作的不易。最后,要学会营销、包装自己的成果,不是为了邀功,而是为了让培训这份工作赢得尊敬。
甜:欣慰
坚持做培训的人,如果让他们谈谈培训的乐趣,相信很多人都会提到:1、切实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乐趣;2、从项目构想到落地实现的成就感;3、“桃李满天下”的内外部人际网络。当然,乐趣远远不止这些。
纸驴看来,一名好的培训管理者必然混合了四种角色:首先是一个学习创新者,能够不断鞭策自己成长提高。其次,是一个资源整合者,能够将公司内外部的优秀师资整合到培养项目中,并放大协同的效应;再次,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增值者,能够通过培训让公司的知识资产得以沉淀,并得以应用、流转。最后,是公司内的行为促动者,跟据公司的战略方向,促进学员和学员所在的团队产生积极的变化。相信能做到这些的培训伙伴,一定能收获别人体会不到的职业乐趣。
苦:辛苦
坦率说,培训还真是个苦差事。从培训项目提出开始,需求调研、课程开发、师资邀请、讲师试讲、组织实施、培训评估、成果沉淀、知识管理,到最后的项目复盘,如果拉一个工作清单,那一定也有长长好几页。所以,有时调侃:做培训是从搬桌子做起的、做培训是从半夜鸡叫开始的、做培训是被各种层出不穷的状况吓大的,要把培训做好,要把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做出品质,做到让人“wow”的一声惊喜,非下苦功不可,没有苦就没有甜。
因此,做培训的人,一定要有“靶向”的定力,始终知道自己做事为了什么。同时,还要有“工匠”的精神,通过不断复盘,总结反思自己的经验教训。最后,一定要有迭代创新的“敏捷”的思维,不断在项目设计中尝试新的方式,让项目常做常新。这一点,我们不妨学习罗振宇同学“死磕自己,愉悦大家”的精神。
咸:皱眉
盐是调味品,但过多了,就咸了。培训也一样,培训需要创新,但太多的想法、太多的创造,往往会让培训变得有苦难言。今天的时代,各种概念,各种新词层出不穷,面对一茬又一茬的培训学员,好像不弄点新概念,新提法,这课还看的成吗?纸驴就遇到过一名培训师大谈“人才发展4.0”,但这一概念的内涵为何?定义怎么下?实现路径是什么?则一概凭三寸不烂之舌信马由缰,这样的概念,包装得再璀璨,对仗得再工整,和4.0又有什么干系呢?所以,概念不是越新越好,课程也不是越炫越好,面对纷芜繁杂的培训市场,培训管理者需要一双慧眼,才能去芜存真,大道至简。
鲜:新鲜
每一个培训者都会认同:今天的培训和以前不是一个玩法了。不同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理念的变化,以前是以讲师为中心,现在则更多的以学员为中心,以前更关心课程的安排,现在则更注重培训的实效;其次是学习方式的变化,从课堂讲授,开始更多地关注行动学习、案例研讨、体验式项目、跨界学习等;还有就是技术发展对于培训的深刻影响,e-learning的普及,基于智能终端的M-learning的兴起,还有翻转课堂、MOOC等新兴学习方式,让现在的培训学习有了更多的选择。这些变化,犹如“鲶鱼”,刺激着培训管理者不断学习新的技能,不断思考工作的价值。
最后,我们依然要感谢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不管是酸、是甜、是苦、是咸、是鲜,它让我们有机会尝试很多新鲜事物,让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更让我们有机会实现我们的职业梦想,秉持感恩的心,海纳百川,上善若水。(本文于2016年发布)
免责声明:
1、培训管理者发布的所有资讯与文章是出于为业界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浏览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其他网站和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媒体所有。如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我们将在两个工作日内进行删除或修改处理。敬请谅解!
-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