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给温州公司同仁授课较晚,本来准备开车回家,居然左脚抽筋,无法开车。于是坐在办公室,顺着不同公司对培训工作的重视与否这个话题,再次修订了2014年写在《老于聊培训》微信平台上的系列文章内容,算是对培训工作的一种再思考。以下文章,纯属个人粗浅观点,还请各位看官多多指正。
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确实是培训部门的关键工作,但是,构建一支专业高效的培训管理者队伍,可能更为迫切。
从上往下,公司各层级主要领导对培训工作价值的真实认知是影响乃至决定培训管理者队伍构建素质的第一因素。认知结果的差异,会严重影响公司各层级主要领导对培训部门管理者的配置质量。
同时,显然这还将是一个连环套:培训部门管理者的配置质量,必定会影响师资队伍建设成效;师资队伍建设成效又会影响……
但是,谈及培训部门建设与发展问题时,逻辑似乎是对立又混乱的:一方面,不少人认为:只有培训部门作出了成绩,让领导们看到了绩效提升确实与培训紧密相关,才有可能获得肯定并获得更多的资源配置支持-包括配置优秀的管理人才;另一方面,也有人坚持:只有领导们配置了优秀的以培训管理者为代表的各类资源,培训工作者才能做出更有效的培训管理动作,从而实现绩效提升。
孰是孰非?呵呵,好像都有道理。
笔者以为,其实以上情况并不成立。任何一位管理者关于培训工作价值的真实认知都不应该成为影响培训价值的因素,更不能因此来进行所谓的各种培训资源的调节。因为培训本身对组织的发展价值是客观存在,不会变化,变的只是管理过程中的所谓各种怀疑-也就是不坚定的培训价值认知。
站在这个角度看培训资源的调配,有一些高阶管理者所坚持的“有为才能有位”的观点,暴露了对培训价值认知的缺失。他们的人才培养发展观可能根本就没有建立起来。这也许是最为可悲的地方。
只要有组织内的人才培养发展需求,当然就有培训学习需求。这两者之间本来就是一回事。不会因为是否能做出来成效而被改变。是否能做出来,是人选、环境、机制、文化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咱们通过一个历史事件侧面的简要回顾来进一步说明和佐证。
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都意识到了发展海军的重要性,于是两国都开始买军舰、建水师。与此同时,也都注意到,需要请教练来训练自己的新生力量。
1885年,日本请来英国海军学术领域的灵魂人物英格尔斯,到位于东京的专门培养海军高级将官的海军大学任教。他带给日本海军的,不是纪律和训练,而主要是一些看上去虚的东西,比如当时世界最流行的海军战术及发展趋势等。教学中他注重培养日本学生的海军战略意识,并强化和引导日本学生如何破解这些流行的海军战术。在他留下的笔记中,重点讲解了对横队战术的破解方法,其中的一部分几乎就是后来中日甲午黄海海战的预演。
1882年,李鸿章聘任英国海军上校军官琅威理担任北洋海军总察,作为丁汝昌的助手全面负责北洋水师的教育训练组织和管理工作。琅威理是一名优秀的海军军官,他严格按照英国海军的规则来训练北洋水师,他注重对水师的管理、品质训练与礼仪行为认知。据史料记载,北洋海军的纪律与礼仪非常突出,姿势动作标准敏捷,从未发生任何航行事故。
事件先描述到这里,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晓。当然,事件本身有太多角度可以总结提炼。咱们只谈领导者对培训的认知问题。把以上两种情况结合起来,我们知道:领导者对队伍/业务的发展都非常关注,也一定很愿意接受最优秀、最先进的理念与实务来武装自己的队伍,发展自己的业务;而且几乎是不惜重金。
但是,必须注意到这样的情况大多发生在起步之初,一无所有、一无是处之时。随着向纵深发展,一部分领导者会慢慢淡忘虚实结合的训练行为及过程的重要价值与功用。
这是为什么?这种情形下,又如何才能提示领导者重新认知虚与实的训练价值,从而为教育培训配置优质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上面的人力资源首先指向师资队伍的管理者。那么,如何提示领导们要重视呢?咱们再回去把前面关于甲午战争的小故事续起来:1890年北洋舰队南下香港,丁汝昌离队,刘步蟾降下提督旗,表示自己为最高长官。琅威理(昨天提到的那位)当即提出质问,由此“降旗事件”引发了舰队指挥权的争夺。在李鸿章支持下,刘步蟾的做法得到肯定,琅威理随即辞职。在他离开后,北洋海军的管理和训练质量大幅下降。1894年甲午战争开战……
还有一组类似的场景我们可能比较熟悉:1996年前后,寿险公司代理人队伍建立。1998年前后,宝岛台湾的优秀师资来到祖国大陆投身以培训为主体的咨询事业。国寿、平安都很重视,也花重金投入。数年后,国寿眼里的主要竞争对手依然坚持着比较严格的一条龙的人才培养训练体系…… 而可惜的是,有些人却选择了淡忘……
说了那么多,就是想提示一个问题:一定要在始终认识培训价值功用的前提下,委任一位优秀的培训管理者。而不是把平衡和协调人力资源的目的放在选人的前面。
什么样的人符合优秀培训管理者的特征?笔者以为,首先要认同培训价值,高度敬业、乐意从事岗位工作;其次要深谙公司业务发展战略战术的虚与实;第三要具备良好的管理素质;第四要有合作/配合精神。
有了优秀的培训管理者,才会关注并始终将师资队伍建设放在培训工作的首要位置。否则,将始终是徘徊甚至会倒退。
深夜言论,不必当真,笑笑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