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员工教育培训的有效性——以培训管理者视角
2021-03-09
来源:《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在《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总书记的批示进一步凸显了人才素质在我国各项事业的重要地位,更加彰显了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国家的高度重视为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现代培训管理体制,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员工的培训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以笔者曾经供职的某国有商业银行 S分行近三年的培训管理实践以及 3500 余份员工培训调查问卷为案例分析如下:
一是对于建立“学习型组织”的认识不够。在当前知识管理时代,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重点是提升学习能力、工作技能、创新水平,最终的目的是形成自上而下的学习型组织。而在具体的培训管理实践中,工学矛盾较为突出,部分管理层对“学习型组织”的认识还存在盲区和误区。根据 S 分行 2017 年员工培训调查问卷结果数据显示,有 12.22%的员工反馈其直接领导对其参加学习培训的态度是一般或不支持。
二是企业内部有限资源的竞争更为激烈。以 S 分行为例,人力资源部门掌握着职工教育经费的资源配置权,近些年按照财务规定计提出的教育经费有限,实践中采取预算管理制,即项目数量与经费总额正相关,势必会加重资源分配的压力,其他培训组织方对于有限的资源竞争较为激烈,这就需要有相对科学合理的资源分配方案,尽管如此,还是难以平衡各方利益。
三是培训目标注重组织需求,考虑员工需求不够。在培训设计工作开始前,企业根据发展战略规划要求对培训工作提出明确的目标,实现目标的第一步是进行培训需求调查,所谓以需求驱动培训。以 S 分行为例,由于员工众多、岗位分工较细,在确定具体的培训项目开展需求调研时主要依托各业务条线,实践中往往缺乏有效需求调查对策及方法,最终呈现的培训项目多考虑组织需求,对于员工需求的挖掘不够充分。
四是培训疏于计划、规划,行政推动色彩较浓。培训计划、规划是企业培训管理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以 S分行为例,常态化的培训规划以中期规划即年度计划为主进行推进,但具体到某一个项目时,往往由于年初计划相对粗放,在年中执行时会大打折扣,而且行政推动色彩较浓,经常以管理者的主观推动意识而举办。
五是培训内容注重技能培训,员工素质培训、潜能开发培训不够。企业以确定的培训目标为出发点组织实施培训,开发培训课程。以 S 分行为例,从组织管理者角度而言,时常受实用主义的影响,往往培训内容多设置技能提升类课程,相对而言,涉及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素质拓展、潜能开发类课程较少。
六是培训形式以传统集中授课为主,网络培训、“互联网 +”培训形式创新不足。传统集中授课固然有很多好处,也常被员工所喜爱,但是由于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传统培训模式势必会影响效率,而且个性化培训效果较差。根据 S 分行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约 45% 的员工愿意接受网络培训、视频培训、通过移动终端的线上培训,实践中培训形式创新能力亟须提升。
七是培训分层分级分类培训实施能力缺乏。培训对象是培训需求的源头,对培训对象进行细分是满足不同层次员工培训需求的基础。以 S 分行为例,由于受资源、项目本身、师资、培训方式、需求调研方法等的局限,对培训对象区分层级不明显,如客户经理岗位,按层级可细分为高级客户经理、中级客户经理、普通客户经理,按岗位模块可细分为对公客户经理、对私客户经理,再细分可以有个贷、理财、黄金销售、基金销售客户经理等等,不同等级、不同类别的客户经理培训需求会有差异,但实践中往往不做细分,且需求驱动培训制度落实得也不到位。
八是企业内部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缺乏完备的师资选用育退机制。培训师资作为培训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训项目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起着关键作用。以 S 分行为例,考虑成本、效益、适用性等方面因素,大多数培训依托企业内部培训师完成,但是由于缺乏一套完备的内部师资开发以及选用育退机制,培训工作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明显不足,尤其兼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从而制约了培训效果。
九是培训效果评价体系及反馈机制
免责声明:
1、培训管理者发布的所有资讯与文章是出于为业界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浏览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其他网站和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媒体所有。如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我们将在两个工作日内进行删除或修改处理。敬请谅解!
-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