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营中小企业管理培训研究
2018-12-03
来源:《商场现代化》 作者:温州大学 李伊白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一直是民营中小企业的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管理培训工作,在民营中小企业中很难得到有效的开展。本文分析了温州民营中小企业管理培训所存在的阻碍性因素,结合国外对中小企业培训的基本经验,提出了促进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管理培训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管理培训 民营中小企业
如何提高发展水平,是当前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一项对1000户民营企业的调查表明,对于企业发展的阻碍问题,66.8%的民营企业经营者选择了“人才短缺”,52.2%选择了“管理水平落后”,47.5%选择了“民营企业经营者素质有待提高”。而这三者又是密切相关的,一般的情况是,民营企业经营者素质不高和人才短缺是相互作用的,而这必然导致企业管理水平的落后。从我国的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来看,大多数民营企业在人才培养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短期行为,没有形成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系统性、持续性的培训机制,只使用不培养已成为普遍的现象。许多民营企业盲目追求短期效益的迅速增长,认为人才培养的成本高于直接招聘的成本;认为人才培养的技术越高,人才流失的越快。所以他们不重视也不愿意进行人才培养,造成了人力资源的贬值。从国内外的实践经验来看,管理培训是提高民营企业经营者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对于如何吸引管理人才,除了合理的薪酬制度和用人制度外,培训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工程,培训不仅是提高管理人才管理水平的手段,也是管理人才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重视民营企业经营者素质的提高和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是提高民营企业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
一、温州民营中小企业管理培训的现状
温州作为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对人才的需求也远甚于其他地区。但受教育发展滞后的影响,中国的人才培育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温州尤其更甚。根据统计资料,2004年温州每万人人才数仅为399人,人才总数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为6.64%,远低于浙江省的平均水平12379人和19.72%。从企业的人才密度看,一般认为,经济能够持续协调发展的企业,其人才占从业人员的比例应为15%以上。根据温州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局一份对1061家民营企业的调查报告,温州民营企业的人才比例在15%以下的占72.5%,这说明仅就人才比例指标而言,温州就有相当部分的民营企业存在着持续协调发展的困难。温州人才短缺已经成为温州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在人才短缺的同时,培训的缺乏也成为制约人才发展的一个难点,主要表现在:
1.民营企业对管理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人员参加培训的机会不多
根据我们对338家民营中小企业样本和817个管理人员个人样本的问卷调查,虽然温州企业认为管理培训“比较重要”和“非常重要”的比例达到77%,而认为不重要的比例极低(3.9%),但实际上管理人员参加培训的机会并不多,每年有机会参加管理培训的比例仅为37.1%,并且其机会大小按照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依次递减。这至少反映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公司老板或经营者对高层管理者比较看重,而对基层管理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忽视;二是可能温州目前对管理培训项目的供给主要集中在高层管理层次上,而没有适当或足够的基层管理培训产品。在近1年,个人参加管理培训以1次为多,其中参加单位组织管理培训的平均次数为1.64次,个人付费的平均次数是0.82次,说明参加管理培训还没有成为管理人员工作生活的一部分。
2.管理培训尚未成为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常规性工作
调查表明,把管理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日常工作来做的民营企业的比例并不很高,安排了管理培训的企业比例达到63.1%;但有47.8%企业在近1年只安排了1-2次培训,而且企业管理培训以年培训2次为比例稍高。这说明管理培训在民营中小企业中只是偶尔进行的。同时,分析结果显示,企业规模越小,企业管理培训投入显著减少。但即使是规模较大的企业,管理培训工作开展的情况也相当不正常。管理培训尚未成为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常规性工作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除了少数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以外,大部分的民营中小企业甚至于许多大公司均没有设人力资源部或相应的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尤其是培训工作难以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范畴。
3.培训机构不适应企业对管理培训的要求
对温州管理培训效果的评价测定的结果表明,温州各主要管理培训机构(包括外来的培训机构在温州的分设机构)的评价值均值为3.4672,且大值也仅为3.8082,均不到“较好”的评价标准“4”的水平,美誉度的均值为41.66%,不到50%的水平,大的也仅为58.9%,这反映了温州目前的企业管理培训效果处于“一般”的水平。
根据我们对温州管理培训市场的分析,第一名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在目标下限26%(市场安定值)以下,相对市场占有率比值仅仅1.17。根据兰查斯特战略模式理论,没有一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市场地位比较安定或具有垄断安全地位的下限值26%。另外,各个品牌或机构的市场份额的距离都在3%以内,其他的各个品牌的市场占有处于非常接近的范围。从竞争意义和市场机会角度来讲,就是温州管理培训市场处于一个竞争的早期和无序期,培训机构基本上未得到企业的认可。
4.对培训形式的要求趋向内训化,价格培训趋向低价化
调查结果表明,企业对单纯的一次性讲座已经不感兴趣,选择的比例仅仅10.9%;项目专题选择的比例也不高;比较受到欢迎的培训服务形式是若干项目的套餐培训、先咨询诊断再进行有针对地培训、培训传授理念方法以后加以后续的辅导执行的培训。但从目前温州的培训机构所提供的培训项目来看,主要还是以讲座或项目专题为主,能够承担针对性很强的咨询诊断式培训及培训加辅导执行等培训方式的机构寥寥无几。
从培训价格的调查情况来看,GaborGranger模型显示出两段优化管理培训价格区间:一般管理培训价格区间段(200-300元/天)和高档管理培训价格区间段(800-1000元/天甚至更高)。而采取中间价格策略显然是不可取的。前者是对价格比较敏感的管理培训需求群体,这个细分群体的客户群规模约占整个群体的92.8%;后者是管理培训的核心忠诚群体,但这个细分市场的群体规模约占整个群体的7.2%左右。这说明温州民营企业的培训市场目前尚处于低价位阶段。
总体上看,温州的民营中小企业的培训市场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企业对管理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尚未将管理培训列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常规的工作。同时,温州也缺乏能适合民营中小企业管理培训需求的培训机构。
二、中小企业管理培训的国外经验分析
1.政府的支持
由于中小企业存在着资金缺少、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力资本匮乏等方面的特点,在企业培训方面往往受到相当大的局限性,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来推进企业管理培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实。因此,国外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通常要承担起相应的职责,通过设立专门的机构、提供财政支持、与社会中介合作等方式来推进中小企业管理培训的工作。德国把经济手段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手段,如从1994-1998年,由政府出资对100多万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加拿大政府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挑战,政策也从原先的税收政策转向对小企业主的技能培训,对多样化的企业提供多样化的服务。美国在1953年专门设立小企业管理局,其基本宗旨是尽可能对小企业的利益给予保护、援助、指导和扶持,以保护自由竞争的企业制度,保持和加强国家整体的经济实力。小企业管理局通过商会、贸易协会、大专院校和成人教育小组等组织向小企业提供技术、营销及决策等管理知识方面的培训,开办讲座和研讨会,并配合发行各种书籍资料。英国贸工部在英格兰建有由200多个地方服务中心组成的“工商联系网”,它作为一个商业合作网络,将当地企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商会、地方政府、咨询公司和各种服务业等联结起来,小企业可以通过它获得各种咨询、商业服务和现代通讯及技术服务。比利时政府为了解决中小企业管理培训的困难,通过;政府提供部分津贴的方式,对中小企业创办者进行为期1-3年的培训,还帮助中小企业执行带薪培训制度,以此来推动中小企业人力资本投资。
2.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
行业协会作为非政府性质的企业联合自治组织,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是其根本宗旨。从国外行业协会的业务职能来看,为协会成员提供培训是各行业协会的重要任务之一。
加拿大行业协会针对企业岗位技能的具体要求,列出上岗要求,根据这些要求组织培训。行业协会拥有本行业人力资源发展方面的专家,企业可在专家咨询指导下对员工开展培训。培训经常由多个部门联合开展。考虑到大部分中小企业无法投入资金搞培训,加拿大行业协会还通过开发网络培训,把培训计划输送到每个培训点上去,通过远程培训,在网上设虚拟教室,实现在职培训。日本的行业协会也同样非常重视培训工作,如日本商工会议所设有专门的培训机构,经常以创业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为对象,按不同的层次举办各种研讨会,以及有关营业、市场、生产技术、财务、经营管理等不同内容的讲座,对在职人员进行不同方式的培训。作为中小企业王国的意大利的行业协会,向来非常重视对成员企业的培训,如意大利商会联合会本部于1986年6月专门成立了培训研究机构,目的是提高商会人员水平,研究培训中小企业家及进行新职业培训的计划(新职业:如能源管理、信息管理)。法国的行业协会不仅重视培训教育工作,并且将行业协会做成职业教育基地。如法国工商会是除政府之外大的教育培训基地。各工商会分别设有不同的专业和技术培训学校,重点培训专业知识人才及求职者。例如巴黎工商会设有32所学校,学校的管理人员有12000多人,马赛工商会也有学校,管理人员达2200多人。
3.培训形式的多样化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国外的管理培训市场已经相当成熟,特别在具体的培训形式上形成了适合企业特点,有别于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模式。以美国为例,美国企业的管理培训可以区分为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两类,其中在职培训是指受训者在具体的实际工作岗位或专门为培训而设的培训岗位进行有计划的训练,以达到训练提高的目的。在职管理培训主要有这么几种形式,一是工作轮换,即让受训的管理人员从一个部门流动到另一个部门,以拓展对企业业务的各个部门的认识。二是训练和辅导,则是一种由经理进行的“一对一”的培训方法,一般是通过设立岗位助理的方式,由经理将助理培养成为自己的接替者。三是初级董事会形式,旨在给有发展前途的中层经理以分析企业整体问题的机会。四是行动学习,通过把受训者组成项目组,让他们分析和解决某个部门真实问题。脱产管理培训是将受训者送到大学或专门的培训机构进行中短期的集中脱产或分期脱产培训。有条件的大公司内部也设有专门的培训学校,例如通用电气(GE)公司设有管理开发学院,专门为通用公司的各级管理人员开设制造、销售、财务分析等众多课程。脱产培训一般也并不注重理论的深度,而是密切结合实际问题,并通过案例研究、经营管理游戏、角色扮演、行为模拟等不同的形式来提高受训人员的学习兴趣。
三、促进温州民营中小企业管理培训的政策建议
温州民营企业的发展历史较短,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尚未形成规范的运作模式。管理培训市场也还处于刚刚发展的初级阶段,无论是培训机构的规模和运作能力,还是培训师的数量和培训水平都有待于提高。同时,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都显得很不够。因此,促进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管理培训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1.政府对促进民营中小企业管理培训的支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小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关注。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1998年,国家经贸委还专门成立了中小企业司。2002年,全国人大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这是国家制定的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第一部专门法律,使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了法律依据和保障。但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还远远不够。为此,可借鉴国外的经验,一是由各级政府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研究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搜集中小企业关于培训的意见和要求,编制成培训计划指南。二是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培训基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培训的开展。三是在一些高等院校成立中小企业发展中心,向中小企业提高管理和技术咨询及培训服务。
2.规范培训市场,促进培训市场的健康发展
培训机构良莠不齐、市场秩序亟待规范是当前制约我国企业管理培训发展的主要因素。这里一是要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的归口管理。按照中组部、国家经贸委的有关要求,国家经贸委归口管理全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各级经贸委应做好统一规划、协调、组织和实施本地区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工作。二是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机构的市场准入、资格审定和资质认证。确保培训质量是规范培训市场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培训工作的生命之所在。管理部门应对管理培训机构进行市场准入的资格审定和资质认证,从源头上避免以暴利为目的滥竽充数的培训机构进入培训市场。三是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的宏观指导和规范化管理。四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市场的监管和法规建设,从而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的法制化和市场化进程。
3.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培训理念和方法
在中国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要培养民营企业管理人员的世界眼光,必须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培训理念和培训方法,要充分利用境外的各种资源与资助,可以通过合作办学的方式,来提高培训质量。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培训理念和方法,也要注意与我国及各地方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特别要注意的是案例教学中,开发本土企业经营管理案例库,实现国外的案例和本土企业案例相结合的方式更能帮助受训管理人员对实际管理问题的理解和分析。
4.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
行业协会(商会)应充分把握本行业的新发展趋势和技术方向,从提高会员的基本竞争力人手,本着对行业负责、对会员负责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类研讨、培训,将本应由企业承担的技术和管理培训任务承接过来,一是减轻企业办学负担,二是提高全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对于广大的民营中小企业而言,由行业协会(商会)组织管理培训比企业自行组织培训具有更高的效率,且成本也较低。
参考文献:
[1]孙琳.国际经验给中小企业培训的启示,人力资源,2004.9
[2]夏国兴.加入WTO后我国企业管理培训探讨,科技管理研究,2002.3
[3]张红梅.试析中国民营企业培训管理存在的问题,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4
[4]洪涛.行业协会运作与发展,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5]洪亮.风行美国的企业管理培训方法,中外企业文化,2001.4.
[6]温州大学成教学院、温州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培训新项目开发:温州地区市场研究报告,2005(内部资料)(本文于2010年发表于《商场现代化》)
免责声明:
1、培训管理者发布的所有资讯与文章是出于为业界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浏览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其他网站和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媒体所有。如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我们将在两个工作日内进行删除或修改处理。敬请谅解!
-
延伸阅读:
-